×

清朝顶戴1到9品顶珠 九品官职一览表 清代六品顶珠成交价格 清代顶珠价格 清代翡翠帽正值多少钱

清朝官员帽子上的顶珠(古代官员帽子上的钉珠用来做什么的)

pangdongsheng 推特部落 发表于2022-12-17 04:00:48 浏览213 评论0

抢沙发发表评论

应广大网友的要求,本文将就清朝官员帽子上的顶珠和清朝文武官员头上的顶珠,每个品级的各是什么?进行详细说明,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。



Q1:清朝文武官员头上的顶珠,每个品级的各是什么?

清朝顶戴的颜色的含义,对应的官职 按清礼仪,一品为红宝石,二品为珊瑚,三品为蓝宝石,四品用青金石,六品用砗磲,七品为素金,八品用阴纹缕花金,九品为阳纹镂花金。无顶珠者无官品;二为凉帽,无檐,喇叭式,初期扁而大,后期小而高,用藤、篾席,外裹绫罗,多为白色,也有湖色、黄色,上缀红缨顶珠。 清朝的礼帽,在顶珠下有翎管,质为白玉或翡翠,用以安插翎枝。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。蓝翎为鹖羽所做,花翎为孔雀羽所做。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、昭品秩的标志,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;
其作用是昭明等级、赏赐军功,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,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,又不能随意不戴,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;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,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,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。 花翎又分一眼,二眼,三眼,三眼最尊贵;
所谓“眼”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,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。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,,又称为“染蓝翎”,以染成兰色的鹖鸟羽毛所作,无眼。赐予六品以下、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,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。 鹖鸟生性好勇斗狠,至死不却,武士冠上插鹖翎,能够显示武士的英勇,到也贴切。在清朝初期,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、郡王、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(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),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;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、和硕额附(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),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;
五品以上的内大臣、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、参领(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、正黄旗、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),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,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。 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,而即使在宗藩内部,花翎也不得逾分滥用;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十岁时,经过必要的骑、射两项考试,合格后才能戴用。但后来花翎赏赐渐多,就不一定经过考试了。 花翎如此高贵,故此在清朝特别被人重视、向往。 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,平台后力辞靖海侯而恳求照前此在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,康熙特旨许之;
后乾隆帝下明诏,不但上述亲贵大臣可以戴用,如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。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,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、福康安、和琳、长龄、禧恩、李鸿章、徐桐七人,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,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。 清朝爵位中最为显贵的亲王、郡王、贝勒,按清初的规定是不戴花翎的;但乾隆年间,许多人以兼任内大臣等职务为由乞翎,因此之后亲王、郡王、贝勒开始佩戴三眼花翎。得到花翎的也有特例,如道光帝得知擒获在新疆叛乱的张格尔后,即赏报捷音者戴花翎、军机处行走;
道光后期,花翎的赏赐范围渐大,各方面对国家有功之人均可赏戴花翎;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,因国库空虚,竟有了捐翎的例制,花翎为7000两实银,蓝翎为5000两实银! 顶戴花翎分等级 一顶官帽一把毛除了补服外,各级官员还分“顶戴花翎”,“顶子”也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识。 “顶戴”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两种。朝冠顶子共有三层:上为尖形宝石,中为球形宝珠,下为金属底座。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,只有球形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,底座用金的,也有用铜的,上面镂刻花纹。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,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,按照清朝礼仪: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,二品用珊瑚,三品用蓝宝石,四品用青金石,五品用水晶,六品用砗磲,七品用素金,八品用阴文镂花金,九品阳文镂花金。 顶无珠者,即无品级。如果清朝官员犯法,就要把顶戴花翎拿下,表示解除他的一切职务。在现在的许多电视剧里,看着扮演清朝官员们戴的‘顶戴’,其实有许多错误的地方。他们戴的顶戴上面的翎子只有一根孔雀毛,这样的翎子在清朝是不会出现的。当时的翎子是蓝翎里面加上孔雀毛,分出单眼花翎、双眼花翎、三眼花翎几个档次,按照立功的大小来赏赐几眼翎子,所谓眼就是孔雀毛上的彩晕,而且孔雀毛也不是一根,是厚厚的一把。 尺寸图案规定严私自改变必重罚清代皇家宗室的补服和补子,均是由南京、苏州、杭州即江南三织造订做进贡的,用料讲究,做工精良,尺寸、图案都有严格规定,官员不能私自改变身上与其品级相对应的官服。

清朝官员帽子上的顶珠(古代官员帽子上的钉珠用来做什么的)

Q2:清朝官员帽子上的东西叫啥?

清朝顶戴花翎 清官员、贵族冠饰。清制,武职五品以上,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,以孔雀翎为冠饰,缀于冠后,称花翎,除因军功赏戴者外,离职即摘除,花翎有单眼、双眼、三眼(“眼”即孔雀翎毛上圆花纹)之别,除贝子、固伦、额驸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。 镇国公、辅国公、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外,品官须奉特赏始得戴用,一般为单眼花翎。 清代改冠制,替以礼帽。礼帽分二种,一为暖帽,圆形,有一圈檐边,多用皮、呢、缎、布制成,多黑色,中有红色帽纬、帽子最高处有顶珠,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、有红、蓝、白、金。 按清礼仪,一品为红宝石,二品为珊瑚,三品为蓝宝石,四品用青金石,六品用砗磲,七品为素金,八品用阴纹缕花金,九品为阳纹镂花金。无顶珠者无官品;二为凉帽,无檐,喇叭式,初期扁而大,后期小而高,用藤、篾席,外裹绫罗,多为白色,也有湖色、黄色,上缀红缨顶珠。 清朝的礼帽,在顶珠下有翎管,质为白玉或翡翠,用以安插翎枝。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。蓝翎为鹖羽所做,花翎为孔雀羽所做。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、昭品秩的标志,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;
其作用是昭明等级、赏赐军功,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,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,又不能随意不戴,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;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,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,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。 花翎又分一眼,二眼,三眼,三眼最尊贵;
所谓“眼”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,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。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,,又称为“染蓝翎”,以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所作,无眼。赐予六品以下、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,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。 鹖鸟生性好勇斗狠,至死不却,武士冠上插鹖翎,能够显示武士的英勇,倒也贴切。在清朝初期,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、郡王、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(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),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;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、和硕额附(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),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;
五品以上的内大臣、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、参领(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、正黄旗、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),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,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。 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,而即使在宗藩内部,花翎也不得逾分滥用;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十岁时,经过必要的骑、射两项考试,合格后才能戴用。但后来花翎赏赐渐多,就不一定经过考试了。 花翎如此高贵,故此在清朝特别被人重视、向往。 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,平台后力辞靖海侯而恳求照前此在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,康熙特旨许之;
后乾隆帝下明诏,不但上述亲贵大臣可以戴用,如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。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,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、福康安、和琳、长龄、禧恩、李鸿章、徐桐七人,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,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。 清朝爵位中最为显贵的亲王、郡王、贝勒,按清初的规定是不戴花翎的;但乾隆年间,许多人以兼任内大臣等职务为由乞翎,因此之后亲王、郡王、贝勒开始佩戴三眼花翎。 得到花翎的也有特例,如道光帝得知擒获在新疆叛乱的张格尔后,即赏报捷音者戴花翎、军机处行走;
道光后期,花翎的赏赐范围渐大,各方面对国家有功之人均可赏戴花翎;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,因国库空虚,竟有了捐翎的例制,花翎为7000两实银,蓝翎为5000两实银!。

Q3:为什么清朝官员有两中帽子

清朝官帽分为夏冬两种服冠: 夏常服冠 : /___ (斗笠形) 每岁农历三月十五日改御夏朝服,本藏品属夏季帽式,夏式帽冠也称 为凉帽,夏帽冠檐并不上折而敞直,夏季官帽用的村料和尺吋多变, 绩玉草或藤丝,竹丝为质,帽表裹以罗绢,帽体呈圆形,外罩白布, 帽身覆有织网,红纱绸里,黑地织金包缘,缘上有黑带圆边, 上缀朱纬,朱纬以红丝织成,以红线缝在帽冠上,帽前缘饰有东珠一颗, 这类帽式为清朝高级官员日常戴用。 冬常服冠: ___/ (倒梯形) 每岁农历九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改御冬朝服,冬式帽冠也称为暖帽, 冠檐反折向上围著帽顶, 以薰貂、青绒或黑貂皮毛制成 (一说是 海獭、海狸或黄鼠狼皮毛薰染而成) ,上缀朱纬,朱纬以红丝织成, 但较为短小,帽体呈圆形,粗厚纸圆边为质,外罩黑布及围上青绒 在外,红纱绸里,帽胎两侧缝上系带。

Q4:古时候那些朝代的官员要带帽子?

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纪念正式成年。 皇帝要在冠上加冕,冕前后有流苏,叫做旒,左右有玉壁叫充耳。 汉代士大夫带长冠,以竹子制成。武官带漆纱冠(这种帽式一直到明代也没有废至)。 魏晋时、南北朝时,皇帝带菱角冠。 南北朝以后、唐代灭亡以前官员多戴乌纱襆头。 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官员交头接耳,发明了带硬翅的平翅乌纱帽,又叫展翅襆头或直脚襆头。 辽金时期,官员不必髡发,帽式和宋人大致相同。 元代蒙古族官员带四方瓦楞帽,汉族官员沿袭宋制。 明代沿袭了宋代的传统,只不过,宋代官员的一字翅在明代变成了圆头翅。 明代皇帝带的则是类似圆顶襆头的翼善冠(乌纱折上巾,帽翅自后部向上折起)。 对不起,夏商周、春秋战国、秦代的实在不知道。

Q5: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有何讲究?

清代各级官员除服饰区别外,在顶戴花翎 上还有很多讲究。“顶”即顶子,也是区别官员 品级的重要标识。顶戴分朝冠和吉服冠用两种。 朝冠顶子共有三层:上为尖形宝石,中为球形 宝珠,下为金属底座。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, 只有球形宝珠和金属底座两部分,底座有用金 的,也有用铜的,上面镂刻花纹。 顶珠的颜色 及材料分多种,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。按照清 朝礼仪: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,二品用珊瑚, 三品用蓝宝石,四品用青金石,五品用水晶, 六品用砗磲,七品用素金,八品用阴文镂花金, 九品用阳文镂花金。顶无珠者,即无品级。如 果清朝官员犯法,就要把顶戴花翎拿下,表示 解除他的一切职务。 再有就是花翎。花翎分三种;
一为三眼花 翎,二为双眼花翎,三为单眼花翎。所谓的花 翎就是孔雀的翎毛,再配上马尾,直接插入顶 珠下面的翎管里。花翎只限于王公贝勒和四品 以上的各级文武官员佩戴,而四品往下至六品 官员则戴蓝翎,六品以下至从七品官员无翎, 只戴马尾。 三眼花翎一般是赏赐有功的亲王、 郡王的,双眼花翎则是赏赐给贝勒、贝子及四 品以上有功的文武官员的,而单眼花翎则是王 公亲贵及四品以上文武官员平时佩戴的。

Q6:如何区分清朝的文武官员?

在封建社会,黎民百姓只能穿布衣,达官贵人才可以穿绸缎。即便 是统治阶级内部,对服饰的要求也很严格,防止出现越级乱制的现象。 朝廷官员的官衣一般都在胸前缀一块“补丁”,这是区分官员职能和等 级的标志,称为补子。皇帝的龙袍是将图案直接绣制在面料上的,称为“衮 服”;皇子穿的礼服称为“龙褂”,也是在衣料上绣制龙纹图案;
亲王以 下至文武官员,一律须着有补子的官府,称为“补服”。 明朝规定,公侯、伯爵、驸马按律用麒麟的图案。文武官员一至九 品,分别用禽鸟、猛兽等图案区分等级。具体如下:文官一品鹤、二品 锦鸡、三品孔雀、四品云雁、五品白鹇、六品鹭鸶、七品鹩鹕、八品黄鹂、 九品鹌鹑,杂职练鹊;武官一二品狮子、三四品虎豹、五品熊、六七品 彪、八品犀牛、九品海马,都御史、监察御史、按察使等用懈豸图案, 传说懈豸头生一角,性忠正、能知曲直,两人诉讼,触不直者,朝堂之 上,则触邪者。 历来被视为秉公执法的典范。 清朝沿袭明制,官员补子基本相同,只是将文官八品由明代的黄鹂 改为鹌鹑,九品及未入流者,一律绣练鹊补子。清朝重视武功,因此武 官的补子则比明代更为细致和泛滥,扩大的结果是:一品和镇国将军同 绣麒麟;
二品和辅国将军同绣狮子;三品和奉国将军、一等侍卫同绣豹 子;
四品和奉恩将军、二等侍卫同绣虎;五品和三等侍卫同绣熊;
六品 和蓝翎侍卫同绣彪;七八品绣犀牛;
九品绣海马。 明代的补子分前后两片,方形,约40厘米见方,色泽比较黯淡。 清代的官员着对襟官衣,所以前分后整,较明代略小,大约30厘米左右, 色泽鲜艳。 封建社会的官员朝服一般均自备,各自视经济条件按职衔到作坊 里订制补子。由于不是统一制作,往往出现同级官员补子质量差异悬 殊的事。 更有甚者,有的官员追求虚荣,专门在补子上做文章,结果 往往弄巧成拙。乾隆朝的一位叫金简的官员,职务很特殊。即是武官 二品都统,又兼文职二品户部侍郎。他希望在补子上能够表现出与众 不同的职衔,于是别出心裁地在武二品的狮子补尾端,加绣了一只文 二品的小锦鸡。 对这一创新,金简颇为得意。谁知乾隆皇帝一见大怒, 斥责道:章服乃国家大典,岂容尔等视若儿戏!金简被交部议处,受 到了严厉的惩罚。

Q7:清朝官员的官帽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?

清朝官员帽子上的顶珠(古代官员帽子上的钉珠用来做什么的)

清朝时期,服饰以满族服装为主,官帽也与明朝截然不一样,以礼帽代之,帽后都拖一束花翎,称为“顶戴花翎”a顶戴、花翎都是清朝官品的冠饰,也是区分官阶大小的重要标志。清朝官吏品级,依帽上顶珠的颜色和质地来区别,称为“顶戴”,也可作顶带、顶子、顶珠,就是指装在官帽顶上正中的饰物。 冠上无顶珠即无官品。此外,清朝的官帽,在顶珠下都装有翎管,目地是用来安插羽饰品。清朝官员礼冠上用来区别品级的羽饰,有“花翎”和“蓝翎”之分,其中以花翎为贵。花翎的主要材料是孔雀毛,因此又被称为孔雀翎;
而蓝翎的主要材料是鹖羽,呈现蓝色调。关于花翎和蓝翎的佩戴要求,清朝《啸亭续录》一书中有十分明确的记载:“凡领侍卫府员、护军营、前锋营、火器营、麥仪卫满员五品以上者,皆冠戴孔雀花翎,六品以下者冠戴鹖羽蓝翎,以为辨别。 ”由此可知,并非所有的清朝官员都有资格佩戴花翎。佩戴花翎的官员的品级通常较高,为五品官员以上者。而佩戴蓝翎的官员的品级通常较低,为六品以下者。而且,到了后来,蓝翎渐渐被滥用了,几乎拿钱就能买来戴。

以上就是清朝官员帽子上的顶珠的全部内容了,小编精心收集整理清朝官员帽子上的顶珠汇总而成。如果你对清朝文武官员头上的顶珠,每个品级的各是什么?以及清朝官员帽子上的东西叫啥?还有有疑问,欢迎留言评论。


评论列表

访客